通天之絲

作者 Ariel Tian

在上古神話中,桑、蠶、絲為神傳,連繫着天、地、人。

蠶一生經歷的卵、蟲、蛹、蛾四個階段。古人感嘆其生命的起源,世間的誕生,軀體的死亡,和靈魂的歸屬。

古詩多稱得道成仙為「羽化」。白居易曰:「海漫漫,直下無底旁無邊。雲濤煙浪最深處,人傳中有三神山。山上多生不死藥,服之羽化為天仙。」李白的《送溫處士歸黃山百鵝峰舊居》提到「仙人煉玉處,羽化留餘踪。」

蠶與絲均為神天賜給人,絲編織起人的服飾禮儀文化。《直齋書錄》之《黃帝內傳》記載,「黃帝斬蚩尤,蠶神獻絲,乃稱織維之功」。《史記·五帝本紀》說黃帝之妻嫘祖養蠶製絲,以作衣裳。上衣下裳是漢服最基本的式樣,取乾坤之理,衣取象於乾,覆蓋萬物;裳取象於坤,在下方包含萬物。《易·繫辭下》載:「黃帝、堯、舜垂衣裳而天下治,蓋取諸乾坤。」

蠶食桑葉而生。古人將蠶桑樹與神樹「扶桑」聯繫在一起,一些出土文物中,就有扶桑樹上掛採桑籃,樹下有採桑婦的形像。《山海經•海外東經》云:「湯谷上有扶桑,十日所浴。」圖畫上的扶桑樹立地通天,為太陽棲息之所,后羿踏扶桑樹射日之後,此通天的路徑被斷。古人仍相信桑林是連接上天的神聖之地,求子、求雨等祭祀都在桑林中舉行。

古人相信蠶絲製品有與神靈溝通的功效。《禮記•祭義》記載:「古者天子諸侯,必有公桑、蠶室。」在上古時期,絲綢並不是尋常人家的服裝面料,只作祭祀和喪禮之用,以示神聖;老人在生命走到盡頭之前以絲綢的衣服入殮,讓靈魂得以重回天地。

絲綢和青銅、玉器一樣,是重要的禮器,古人相信寫在絲綢上的文字,可以將訊息傳達到另一個世界。所謂「化干戈為玉帛」,玉和帛均是國書的材料,玉埋在土裡,帛書焚燒後,以上達於天。

桑、蠶、絲延續着華夏文明,承載着生命的意義與靈性的啟迪。「神韻藝術品」的真絲巾系列,靈感正是來自神傳絲綢文化的啟迪。
 

你可能會喜歡

留言

所有評論經審核後發表

新品上市